義酒淵源 據(jù)史料記載,梁山好漢個個義字當頭、不畏強權(quán)、不攀富貴、除奸打霸、殺富濟貧、為百姓鳴不平,做良事,在梁山本地富有很高的威望,老百姓無拍手稱贊。梁山好漢個個海量,凡讀過《水滸傳》的人都知道梁山東麓有個杏花村,村中有條杏花溪,溪水之源來自梁山之巔的“仙泉”。王林老漢領(lǐng)著女兒杏妹在杏林深處,溪水之畔,釀制芬芳醉人、香透杏林的美酒,這便是“王林酒坊”。 梁山泊周圍的百姓為表達對梁山好漢們的敬意,幾個威望高重的老者自發(fā)坐在一起,商量出一個人人可表心意的辦法來;告知下去,四周老百姓便你一升、我一斗的將糧食送到王老漢酒作坊;經(jīng)過王老漢的精心勞做,釀出了瓊漿玉液,壇裝綢包,和老百姓們一起挑著美酒,敲鑼打鼓送上山寨。眾好漢見老百姓這樣擁戴他們,個個高興,酒壇一開,香遍水滸寨……當眾取名為義酒,王林酒坊從此更名為“義酒坊”。 梁山好漢被招安后,在宣和四年冬,好漢們征遼受挫,住扎在幽州,士氣難震。梁山的老百姓們聽說后,又將王林老漢釀制好的一批義酒,由王老漢親自帶著一幫精壯后生挑著酒送往幽州去牿勞梁山好漢。一路風(fēng)餐露宿,晝夜兼程,圖的是讓將士們精忠報國。經(jīng)過一個多月的跋踄,到了幽州宋江大營。宋江聽說王林老漢親自領(lǐng)著一幫精壯后生,代表著梁山數(shù)以萬記的民眾心意,將義酒送到千里之遙的幽州,心中甚是感激。便命令高接遠迎、殺豬宰羊招待鄉(xiāng)親,并打開家鄉(xiāng)義酒犒勞三軍,結(jié)果士氣大震,破解了太陰太陽陣法,終于迫使遼國郞主在燕京豎起降旗。宋徽宗聽后龍顏大悅,派特使到陣前命宋江和做戰(zhàn)有功人員及王林等人帶著壇裝義酒一齊進京授封,品嘗后贊不絕口,封義酒為“大宋國御用貢酒”,從此義酒美名遠揚,流傳至今。 清乾隆帝游梁山時,親臨十里杏花村,并在法興寺與寺內(nèi)高僧古月飲酒對對,對義酒贊不絕口。現(xiàn)有梁山腳下出土的古壇為證,“羅列三千館,香占第一家,隔壁三家醉,開壇十里香 ”。 |